阅读历史 |

第401章 何不求助昭王(2 / 2)

加入书签

怎么就偏偏忽略了昭王殿下这一强大助力呢?

昭王殿下在朝堂之上,向来以智谋超群、心思缜密而闻名遐迩,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众多朝臣中熠熠生辉。

平日里,无论遇到何等棘手的难题,殿下总能凭借其过人的智慧与独特的见解。

四两拨千斤,将难题化解于无形,其卓越的才能与非凡的谋略,满朝文武无不钦佩有加。

即便此次百姓失踪案犹如一团乱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以昭王殿下的睿智也未必能立刻理出头绪。

纵使殿下无法,可殿下身边还存在着凤卿云那个系统啊!世间万物可都难以逃脱她的洞察。

那些离奇失踪之人,就如同在黑暗中消失的幻影,踪迹全无,而凭借昭王殿下与凤卿云的强大助力。

就如同为探寻真相点亮了一盏明灯,必然能比他们更容易捕捉到那细微的蛛丝马迹。

两人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眼中的光芒愈发炽热。

他们再次将饱含认同与感激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林赋,那目光仿佛在诉说着千言万语。

当下,三人迫不及待地迅速凑到一起,彼此的脑袋几乎紧紧挨在了一块儿,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小圈子。

他们刻意压低声音,每一个字都仿佛怕被空气中潜藏的无形耳朵偷听。

毕竟直接去问昭王肯定不行,还是要商讨一番如何旁敲侧击且不留痕迹的。

他们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如抽丝剥茧般深入分析当前那错综复杂的情况。

每一个细节都如同放大镜下的微末之物,被他们反复审视、权衡利弊。

时而皱眉沉思,时而低声争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与方向。

仔细谋划着接下来的每一个步骤,力求做到万无一失,面面俱到。

随着商讨的不断深入,那原本如铅块般沉甸甸地压在他们心头,让他们几近窒息的阴霾。

竟仿佛在一股无形力量的驱散下,渐渐地、缓缓地开始消散,一种久违的、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如同山间清澈的溪流,顺着他们紧绷的神经缓缓流淌开来,润泽着他们疲惫的心灵。

次日,晨曦如同一位温婉的画师,用金色的画笔轻柔地描绘着紫禁城的轮廓。

金色的光辉如丝如缕,洒落在紫禁城那错落有致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使整个宫殿群显得更加庄严肃穆,熠熠生辉。早朝,如往常一般,在这静谧而庄重的氛围中如期而至。

金銮殿内,庄严肃穆的气息如厚重的帷幕,笼罩着每一个角落。

群臣身着华丽而庄重的朝服,整齐肃穆地站立着,宛如一排排沉默的卫士。

殿内安静得近乎死寂,只能听见众人轻微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声,仿佛连空气都被这庄重而压抑的氛围凝固成了实质。

就在这时,李公公那尖细而悠长的嗓音,犹如一把锐利的匕首,瞬间划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有事禀奏,无事退朝。”这简短而又极具分量的八个字,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在大殿内清晰地回荡开来。

如同洪钟般撞击着每个人的耳膜,瞬间让整个大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起来。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抓住,不由自主地聚焦于此。

陆云起静静地站在群臣之中,心脏仿佛变成了一只疯狂敲打的战鼓,剧烈跳动的声音在他耳中震响,仿佛要冲破胸膛。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掌心已满是汗水,濡湿了朝服的袖口。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如脱缰野马般狂跳的心平静下来。

然而,那难以抑制的忐忑却如影随形,如同冰冷的蛇在他心底蜿蜒游走。

但当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京城那大街小巷中,正深陷恐慌与痛苦之中的百姓们。

那一张张满是担忧与恐惧的面容,以及那一个个如人间蒸发般离奇失踪的鲜活生命。

还有那至今如一团迷雾,毫无头绪的失踪案时,他的眼神逐渐变得坚毅如钢。

只见他紧紧咬住嘴唇,牙齿深深陷入柔软的嘴唇,咬得嘴唇都微微泛白,渗出一丝淡淡的血丝。

像是在与内心的恐惧进行一场激烈的较量,最终下定了某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终于,他鼓起全身的勇气,如同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咬咬牙,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

站定后,他先是微微低头,动作迟缓而又慎重,仿佛在整理自己杂乱的思绪,同时细心地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朝服。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每一个褶皱,将其细心抚平,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力求展现出最庄重、最得体的仪态。

随后,他缓缓直起身子,腰背挺得笔直,如同一棵苍松,双手抱拳,稳稳地置于胸前,以一种极为恭敬且郑重的姿态行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