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5章 额滴,都是额滴(2 / 2)

加入书签

“嬴政是秦国基石,给工业根基的钢铁企业也能说得过去。”

“可为什么赵姬会给采油炼油联合体难道是因为她油水多”油腻,水多,宛如采油之时的井喷。

这么一想倒也没错。

陈然也是无语,总觉得系统这次很不对劲。

“等我忙完工作再说。”

关中自然是有油田的,还很大。

虽然开采难度高,可在系统的技术支持下完全不成问题。

陈然唯一疑惑的是,弄这些油料出来,用处何在

采再多的油,他也没地方用啊。

没办法,只能是暂时放下,等等看遇到其他历史名人,是否能出用得着的东西。

陈然的工作很忙碌。

通常情况下都是早上在咸阳城内安排生产秦币,面值从一元到一百元都有。

再小的面值,就改用铜钱了。

大量提供秦币,可以有效缓解生产力低下时代里,流通性不足的问题。

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里,金属货币永远都是不够用的。

所以就会出现用贝壳,用绢帛作为货币的事情。

而更多的地方,其实还是以物易物的交易。

海量的纸币投入市场,带来的影响就是让商业流通性迅速放大。

而且纸币的质量非常好,不但无需担心仿冒,还更加让黔首百姓们愿意接受。

当然了,还要有各种铁制农具等产品,只能用纸币购买来进行推动。

单纯只拿一张纸,说是能买东西,哪怕再精美,也没人愿意用。

必须赋予其兑换货物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都是用金银等贵重金属作为锚定物。

现在的话,则是以产出的铁器为附加值。

中午吃过饭,陈然就会骑马去沣水西边的钢铁厂,安排入原材料与生产。

吕不韦调动了数以万计的人力去开采原材料,再用大车一车车的运过来。

这些原材料只管堆积在指定位置上,钢铁厂会自动取走。

生产方面就很夸张了,像是锄头,镰刀,犁等农具。

陈然只需要在控制面板上进行选择,然后输入数量就行。

大批产品会堆积如山的出现在出口处。

秦国很多地方,黔首们都还在用木制乃至于石制农具劳作。

这种农具的生产效率之低,那是可想而知。

换成铁制农具后,生产效率会毫无疑问的大幅度提升。

甲胄兵器什么的,倒是不着急。

除了满足六国的订单之外,钢甲与钢制兵器生产的并不多,因为秦国现在不打仗,而原材料有限,陈然认为先行满足民间需求更加重要。

主要生产的,是高锰钢的钢轨。

是连带着铆钉等配件一起生产的,第一条钢轨铁路,就是从工厂通往采矿场的。

足有上万人在忙着整理地面,为钢轨铺设做准备。

不是拉不出更多的人来干活,是生产能力跟不上。

或者说,是原材料的供应能力不足。

除了钢轨之外,陈然还安排生产了不少的刚架构的桥梁组件。

用来搭建桥梁。

以战国时期的科技与生产力来说,稍微宽一些的河流,就只能是用渡船,顶多是制作浮桥。

每一条河流,都对交通有着重大的影响。

陈然只管生产设备与提供图纸,具体的建造都交给了墨家负责。

诸子百家之中,多是空谈,讲究心性道德人品等等。

真正做实事的,多是以墨家,农家等学派为主。

而这些实用性的学派,最为兴旺的地方,就是秦国。

正因为有他们的努力,秦国的国力才能蒸蒸日上。

换做儒家大本营的齐国灭国之战的时候压根都不敢打,直接就投了。

不仅仅是投了秦国,历史上刘邦灭项羽之后,齐国的腐儒们为项羽哭坟,刘邦亲自带着大军过去,这些人立马又投了

再想想数千年历史之中,儒家的各种投各种跪各种上降表上劝进表,也难怪陈然从来都是瞧不起他们。

安排完钢铁厂的工作,陈然会骑着马返回咸阳城,直接入咸阳宫。

不是去寻赵姬,而是去找嬴政,为他上课,主要教授科学知识。

毕竟是科学家,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什么都讲。

嬴政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大概是将科学当成神学看待。

除了陈然之外,他是这方世界之中,对科学理解最深的人了。

尤其是陈然将自己画的世界地图,铺在他面前的时候,能够清楚的看到,嬴政眼中那熊熊燃烧的火光。

那是一种极度渴望的眼神。

每当嬴政望着世界地图兴奋到颤抖的时候,陈然都会在一旁为他配音。

“额滴,都是额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