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一道儿发财(1 / 2)
“好久不见啦,怎么着,给兄弟们一个薄面,去那边叙叙旧,不知可方便?”大汉虚与委蛇地套着近乎,指了指靠里些的武器架子。
见匐勒不想理会,欲抽身离开,大汉满脸堆笑,横跨半步挡住他去路,指节在他腰间不着痕迹地一顶。
“既是老相识,那就过去聊聊吧!”匐勒说完,轻哼一声,貌似合作地随在他们身后,他心里有数,麻烦从来避无可避,真要寻上身来,怕是最没用的。
再说,什么人会闲来无事会献殷勤?且看他们耍什么把戏,再相机行事不迟。
“我们哥几个你都认得,这边三位是太原来的木材商,特地引见给你认识。”大汉的两片厚嘴唇好似刚刚抹过蜜,接着冲那三个木材商大夸特夸起来,“这位匐勒兄弟,自已人,出了名儿的精干勤快,方才你们也全瞧见了吧?又是相马,又是射箭,好小子,一通长脸呐,目下他在邬城店郭家作佃客,里里外外的活计都是行家,不可多得!”
此时匐勒心存防备,哪里就肯轻率,同对方三人一并道了声“幸会”便罢。
“匐勒兄弟,论起来,你同我们还真是不打不相识,冰释前嫌便成莫逆!过去的事,咱们不计较,都好说,都好说!”冷不防那癞子头凑将上来,“你一定想知道我们找你过来要干什么吧?”
一股浓烈地口臭直熏得匐勒侧转了脸,他翻起白眼,那意思是管你爱说不说。
癞子头自我解嘲地咧嘴一笑,自说自话:“我们如今作的正经生意,今日是特地给观德堂修缮供应木材来的!”
“哦?”匐勒狐疑,看一眼那三个大腹便便的所谓太原商人,“莫非——你们皆已还俗,转做了大商贾的伙计?”
怪不得里魁给县衙里报案以后,说吏衙们遍寻不获,连个人影也没逮着一个,原因正在于此,惹祸精们统统跑出城去了。
后来不知听谁说,上寺的一帮秃驴闹上秦柏岭,给狠狠地修理过一顿便逃遁了,当时闻言,只觉神清气爽,分外解恨。
癞子头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与同伙迅速地交换一回视线,接着暧昧不明地笑起来。
麻子脸接过话头去:“说白了吧,我们叫住你,不外是想邀你入伙儿,大家一道儿发财!”
“哈哈,你们好会说笑!”连匐勒也忍不住,冷笑出声,他们再怎么缺人手,也不该把主意打到自已身上来,“你们想要我做什么?”
“咱们可没有在说笑啊,匐勒兄弟,”大汉推开那俩喽啰,表情格外严肃,即时同他细说起来,“木材都是现成的,由这几位太原商人供货,你若愿意的话,把郭家的大车赶了来,帮我们运送些时日,少则一个月,多则四十来天,自然,也不是故意叫你瞒着郭敬公子,他若是也有意,一同入伙更好!赚了钱大家都有好处!”
太离谱了,匐勒震惊,花费半天才弄懂对方的意思。为了用到他这个现成的“帮手”,就算彼此曾是冤家对头,也自信可以拉扰来同他们沆瀣一气,这未免门缝里看人,把他看得太扁。
“我们在秦柏岭。
秦柏岭?匐勒立马感觉不对劲儿,秦柏岭的柏树可是县里明令禁伐的,盗伐林木?那是触犯王法的事儿,更别说数目巨大者,罪加一等。
(古代盗伐林木的“刑罚”:相传舜时期就有最早的环保管理部门,称为“虞”,管理范围包括了山林、河流、沼泽等所有无人活动的地方。“虞”这个部门传到大禹时期,就已经出台了三月不许砍树,夏天不能乱捕鱼的禁令,如有违反,必受重罚。周文王时期有了“伐崇令”,原文是:“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盗伐林木属于砍头大罪。所以,我们的祖先们常去山中砍柴捡树枝,回来烧火取暖做做,但未经许可,绝对不会砍伐一整根树木。春秋时期秦国颁布“环保法”《田律》,战国时期荀子也提出过环保治国的政治理念。汉朝时汉武帝重视林木的保护与重建,明确下达林木禁伐诏令:“禁无伐其草木”,并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毁林处罚法规,比如汉律《贼律》记载:“贼伐树木禾稼准盗论”,就是说随意砍伐树木的属于偷盗行为,以偷盗罪处罚。而对偷伐皇家陵园树木者以死刑论处,不仅盗木者要陈尸街头以儆效尤,连失职的官吏也要连带免职。这些环保法令也相应延续到后世,汉末魏晋不必说,唐朝的《唐律疏议》中同样把盗伐林木等“山野之物”视为盗窃,特别对于墓旁树的保护比较严,如果是砍伐盗园陵内草木的,坐牢二年半,砍伐他人墓地内树木的,就处以杖刑一百(打下来不死也废掉)。宋太祖赵匡胤下诏规定“民伐桑枣为薪者,罪之。剥桑三工(四十尺为一工)以上,为首者死,从者流三千里。不满三工者,减死配役,从者徒三年。”如果有人敢砍伐树木当柴火烧视为犯罪,如果砍伐超过120尺的主犯就要被判处死刑,从犯也要被流放边疆。如此看来,关于可持续发展理仿的贯彻,古人行事的决心力度绝不比今人要小。)
↑返回顶部↑